top of page

日間中心或學校 - 活動理論觀點

Writer's picture: Ka Fai ChoyKa Fai Choy

Updated: May 28, 2024


活動理論(Activity theory)由 Cavan, Havighurst 和 Albrecht 提出並發展。根據這一理論,老年人的自我概念取決於社會互動。為了讓老年人保持高昂的士氣,必須為失去的角色找到替代。失去的角色的例子包括退休或喪偶。


活動優於不活動,因為它有利於多方面的幸福。由於老年人口的整體健康和富裕程度的提高,現在比 Havighurst 六十年前首次提出這一理論時更容易保持活躍。活動理論適用於穩定的後工業社會,它為老年人提供了許多有意義的參與機會。


(圖注: 全台11家老人福利機構接棒銀髮界奧運照片)




活動理論以中介活動來理解人類的基本學習行為),從 Engeström(1987)所建構的活動系統模型而言,係透過六個元件或單位來理解組 織的活動體系(如圖 1);其主要內涵為,行動的人/主體(Subject),透過工具 (Tool/ Instruments)的協助以達成目標(Object)。但因為主體在社群/共同體 (Community)中進行活動,因此會形成規則(Rules)和分工(Division of labor)。 值得留意的是,活動理論透過此模型,經由轉換過程轉變成最後的產出 (Outcome),可以進一步檢視目標與實際產出(Outcome)之間的落差。



在上例中, 球場, 球就是工具, 當中也包含規則,目標等。除此之外, 假如進行魔術表演, 魔術道具就是工具, 表演就是產出 。我們可以透過活動理論, 理解活動的意義和元素。



1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BE IN 
TOUCH

2A, 33 Gough St, Central , Hong Kong SAR

Tel (852) 90217307, email : info@vaihk.org

© 2035 by Architects.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 White Facebook Icon
  • White Twitter Icon
  • White Instagram Icon
bottom of page